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对决库尔斯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对决库尔斯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库尔斯克会战,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坦因的建议,而是将党卫军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困并不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约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德军的进攻意图被苏军提前探知并作好了纵深防御;二、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牵扯了德国人的精力;三、德军缺乏后备力量,无法长期作战。
哈尔科夫战役之后,曼施坦因主张乘胜追击发动库尔斯克会战给苏军以致命打击,但顾虑重重的希特勒以种种理由数次推迟战役的发动时间,战役的发动只能一拖再拖,而此时苏联的情报部门却探知了德军的下一步作战意图,等到战役终于打响的时候,苏联人已经建造好了三道纵深防御战线,面对严阵以待的苏联军队,德国人想要获得战役胜利的难度可想而知。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英美联军在意大利的登陆成功使得德国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局面,鉴于兵力上的捉襟见肘,希特勒只得放缓在库尔斯克的攻势,同时抽调部队来清理自己的“后院”,本就胜利希望渺茫的德军此时在东线的战场上更是毫无胜算。
整个二战的进程中,德国军队四面出击,但后备军的建设却没能跟上德军前进的步伐,至二战中期,德国的后备部队已出现了巨大的短缺,尤其在苏德战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前线部队损失惨重,后方却没有相应的兵员进行补充,当会战转入相持状态以后,机动性优势无法发挥的德军越打越困难,失败已不可避免。
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结束,受此打击而一蹶不振的德军再也没能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整个二战的形势也在此次战役后发生了逆转,第三帝国的末日即将到来。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战争总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崛起和衰落都离不开战争。而伴随着战争应运而生的是无数的名将们,他们用智慧和胆量在世界军事史上谱写自己的传奇,其中有许多的经典对决至今仍被人们拿出来研究,学习他们古老却富含智慧的军事思维和理念。
魏惠王二十七年(前341),魏公决定称王,在宋国都城外摆天子仪仗自称“夏王”,除了韩国和齐国,其他的诸侯们都纷纷赴会。于是魏惠王决定出兵攻打韩国,同时齐国也派出军队攻打魏国,以救韩国。
魏国领兵的是庞涓,与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同样,他师从谋略家鬼谷子,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将领。在与韩国的交战中,魏国屡战屡胜,势不可挡。在韩国连败五场之后,齐威王才派兵援助,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担任军师。多年前孙膑曾用过的围魏救赵之计再次生效,魏国暂时停止攻打韩国,掉转兵力,与齐国主力会战,打算与齐军一决胜负,报多年前桂陵之战的仇。孙膑了解对方主将庞涓的心理,在多次的胜仗之后,此时一定心浮气躁,希望能尽快歼灭齐军。于是孙膑采取减灶之计,在佯装撤退时不停的减少灶火,给庞涓造成一种齐军不敌,正在溃散的假象。果不其然,庞涓被连日来的胜利冲昏了头,仅带少数骑兵就亲自追击,妄图将齐军将领一同抓获。结果却被早已埋伏好的弓弩手射死当场,余下的部队因为将领已死而斗志涣散,被齐军连续击溃,最终齐国仅付出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就全歼魏军十万人,从此魏国一蹶不振,从霸主之位跌落,齐国取而代之。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秦国倾尽全国之力,命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同样,楚国以项燕为将,倾全国之兵迎战秦军。王翦军势正胜,连克数地,攻至平舆一带,项燕准备与王翦军决一死战。谁知王翦突然改变策略,坚守不出,暂避楚军锋芒。楚军多次试探,秦军仍旧不为所动,双方就这样相持日久,直到楚军以为秦国是打算在此地长期驻守,于是便撤军而回。得知楚军撤退,王翦立马带着一部分精锐连夜追击,突袭敌军。事出突然,楚军仓皇应战,被打个措手不及,结果楚军大败,项燕自杀,楚国大片领土尽归秦矣。此战使得秦国打败了最后的敌人,基本奠定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中华大地长久以来的分裂状态。
在奥地利联合英国与俄国建立第三次反法同盟时,拿破仑担心在普鲁士加入后战局会变得更加艰难,于是决定趁普鲁士还没加入之前就速战速决。同盟军决定抢先攻击巴伐利亚的乌里姆,结果拿破仑在俄军尚未到来之前就包围了奥军,奥军没多久就投降了。俄军带着奥地利国王匆忙撤退,与赶来的沙皇会和实力大增,最终联军与法军在奥斯特利茨僵持不下。拿破仑示敌以弱,故意让出战略要地普拉岑高地。拿破仑一方面引诱年轻气盛的沙皇,一方面设下陷阱,以南线少量部队牵制敌人,而后主力杀出将敌军部队切割成两段,最后以少胜多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也称三皇之战。
以上三场战役,对阵双方无不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其中的谋略运用和军事思想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同时这三场战役全都决定着国家的生死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影响深远,其精彩之处我们今天仍值得学习。
曼施坦因元帅VS朱可夫元帅
这两人可谓是德意志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不世出的名将。两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德意志民族和斯拉夫民族不世出的名将。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交手影响了整个二战进程,乃至整个二战后世界的格局。
第一回合交手: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冬季风暴。
1942年12月12日,曼施坦因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起了“冬季风暴”行动,德军于12月16日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然而,朱可夫也并没有坐以待毙,他索性提前发起了大本营的另一攻击计划“土星行动”。也是在12月16日,朱可夫直接打碎了曼施坦因脆弱的北翼——意大利第8集团军。
在希特勒尚未决断前,曼施坦因元帅下令撤退,然而战机延误,德国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曼施泰因的“冬季风暴”宣告失败。
第二回合交手:曼施坦因反击战。
1943年2月2日,保卢斯元帅向苏军投降。而沃罗涅日方面军,则按照朱可夫制定的“土星”计划,朝正西方向进攻。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在两个苏军方面军的猛攻下支离破碎,整个战区摇摇欲坠。甚至已经逼近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
这种情况下,曼施坦因反而嗅到了战机。他看穿了苏军连续进攻,疲惫不堪,后劲虚浮的弱点,拒绝了希特勒立刻收复哈尔科夫的计划,提出先吃掉逼近的西南方面军,再掉头去收拾哈尔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
1943年2月21日,曼施坦因司令部所在地扎波罗热失守,这完全在曼帅的计划之中,因为在2月19日,德军各部已经部署到了反击的关键位置,苏军力竭,完全陷入了曼施坦因的算计之中。
直到这个时候,苏军统帅部依然一厢情愿的认为曼施坦因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在第聂伯河的撤退集结地,等他们发现沃罗涅日方面军侧翼陷入德军威胁的时候才惊觉大事不妙。曼施坦因高超的指挥艺术,让他得以迅速调遣党卫军装甲师掉头北上,与肯普夫集群一起夹击沃罗涅日方面军。
第三回合交手:库尔斯克草原。
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与坦克战,库尔斯克突出部太过于简单突兀的横亘在那里,对于德军来说,要么抹平它,要么大踏步退后,苏军的选择也很简单:既然已经知道你们要来攻,我就守好了。
没有任何战略欺骗,没有任何突然性,就是两个疯狂的赌徒不断堆积自己的筹码,根本不在乎对方看得到,只打算一开牌就一口吃掉对方。
最后的结果,曼施坦因满腹牢骚把战役未获得成功归咎于元首身上,只是哪怕这一战完全按照曼帅意图展开,恐怕也未必能讨得了好去,毕竟对面的朱可夫已经全身心的应付。
从这三个回合来看,曼施坦因稍微处于下风,但是,他们二人在战争上的对弈,却也可以说是实力相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对决库尔斯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对决库尔斯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足协杯历届冠亚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竞猜足球规则的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24年中国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足协杯历届冠军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24年中超联...